擅自改名有损历史记忆

2019-10-21

  在经历了不小的改名风波后,云南大理巍山的拱辰门终于留住了自己的原名。近日,巍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通报称,原貌恢复拱辰楼北面城门“拱辰门”字样的设置。此前,大理巍山古城标志性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拱辰楼的基座门洞上方的“拱辰门”牌匾被改为“巍山”,引发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据历 免费学习网 史记载,拱辰楼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先后经历六次修缮,始终秉承明代建筑风格特点。1993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拱辰楼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拱辰楼发生火灾,城台基座以上木结构部分遭焚毁。此后,当地进行了恢复重建,才有了现在的拱辰楼。

  巍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对拱辰楼改匾辩称,拱辰楼城门洞北面原设置的“拱辰门”字样为1996年维修拱辰楼时设置,非文物本体;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将巍山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助力巍山经济社会大发展,才将“拱辰门”更换为“巍山”字样。

  不难理解,以“非文物本体”为由更换名称,确实难以令人信服。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其价值不仅在于文物本身,更在于其所承载和沿袭下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随意修改名称,便是割断了这种历史记忆和传承。笔者念书时所在的大学就曾因道路改造不得不拆除校门牌坊,尽管被拆除的校门牌坊也并非文物本体,但在全校师生的建议下,校方又在离原址不远处按原貌建起了一模一样的校门,牌坊上的字也悉数还原。对于师生来说,一个校门并不仅仅是一所大学的标志,它更承载了师生们的情感和记忆。同样,对于巍山县来说,“拱辰门”并不是一个沉睡在历史中的名字,而是伴随他们生活的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改头换面”,不仅损害文物本身,也破坏了人们的历史情感和记忆。

  好在巍山县从谏如流,尊重民意,将原貌恢复原名。涉及文物及当地历史集体记忆的改动要充分听取民意,切不可一味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贸然更改。近年来,常有一些地方任意更改地名、景区名、文物名等,往往适得其反,原因就在于忽视了文化遗产资源背后的历史记忆。一座古城想要吸引游客,靠的恰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不仅由历史本身组成,也由人们的历史记忆所构成。

本文内容来自人民网,只为更好的传播国内文化传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擅自改名有损历史记忆.doc》

下载本文的Word格式文档,以方便收藏与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