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教堂,与诗意的书香邂逅

2019-11-28

/2019/11/ee671

雕版印刷体验。

/2019/11/20e5c

模范书局诗空间开设在中华圣公会教堂旧址,修旧如旧的建筑为书店增添了古朴氛围,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邓伟 摄

进入模范书局诗空间,来自山东威海的董先生一直被惊喜包围,他用心寻觅着散落在各处的好书、好物、好景,收获着孩子般的满足感。“书店里有好多个梯子,我想这寓意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董先生的感受是敏锐的,而让他收获惊喜的模范书局诗空间近日获评为2019年北京10家最美书店之一。

诗意遍布每一个角落

掀开不起眼的布帘子、踩着吱吱呀呀的斑驳木地板,一个舒朗、开阔的诗意空间就在眼前。模范书局诗空间的美,需要寻找、发现,很多时候,它的美会让人在不经意间错过。

书店位于佟麟阁路,在始建于1907年的中华圣公会教堂旧址内,也是国内唯一的教堂书店。高耸的穹顶、迷人的八角亭天窗、彩绘的玻璃、铁艺的书架是空间最显眼之处,艺术摆件、文创产品则散落在各处。响彻空间各个角落的音乐,陪伴着书,更陪伴着每一颗心灵。

这里售卖的图书以文学、艺术、历史、人文为主,图书分类显然不走寻常路,分类标签充满了诗意。贴在书架边上的标签五花八门,历史类书籍被冠名“重逢历史”“经过折断的记忆”,民国读物叫“民国往事”“旧雨”,诗歌类读物名曰“与李白喝酒”“剪雪入诗”等等,这些标签灰底白字,如同雕版印刷出来的。

诗歌主题读物当然在诗空间拥有“至尊”地位。在一层高大书架上,至少有3000册诗集,而拾阶而上的二层,是一个10平方米的特别“诗空间”,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第一本诗集——胡适的《尝试集》,以及徐志摩的《志摩的诗》分别安放在两个玻璃罩里,早已离我们远去的诗人好像在与人遥相对话。在诗集的四周,皮座椅、老唱片烘托出岁月感,共同述说诗意的沧桑。诗歌的历史在这个小小空间不断延续,书桌上,有民国诗集的影印版图书。书架上,当今诗人们的诗集、文集以签名本、毛边书的面目出现,《水汪汪的晚霞》《早起的头发》《封面秀》《北京往日抄》均为书店少有的品种。

历史回荡在每一个细节处

在模范书局诗空间的深处,围绕在咖啡区四周 就爱读 ,多个书架陈列着上千种旧书,很多书早已泛黄,沉淀着历史和记忆的老书,被人捧在手里成了宝贝。

旧书均来自个人捐赠和旧书市场,这也是模范书局推出的“让温暖更温暖”计划。《悲惨世界》《窗外》《简明中国哲学史》《镜中缘》上分别有“北京第三十八中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阅览室”等印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于1980年的《简·爱》的扉页上,留下了娟秀的字体“李晓红 80.10月于书市”。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书为共享图书,只能在书店阅读。

手捧《简·爱》,63岁的杜锐利仿佛回到了45年前,那个时候她18岁,正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向往。杜锐利说,她还想找找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古龙的小说是她有了孩子后的最爱。和杜锐利一同来寻找旧日阅读时光的,还有65岁的裴春林。她在旧书中,发现了诗人海子的诗集,还有《静静的顿河》。裴春林说,小时候捧着一本书的忘我阅读,在工作后变成了梦想,退休后这个梦想重新回归,“能重拾小时候的时光,补充自己的精神营养,太幸福了。”

和旧书遥相呼应的,还有位于一层的雕版印刷空间。两台古登堡印刷机,木制的产于1450年,金属的产于1908年,而明代雕版线条细腻,画面生动,这些都是由模范书局创始人、诗人、出版家姜寻在国外、国内收藏而来。在这个区域,读者还可以亲手体验一把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的故事还在延续,就在雕版印刷空间的二层,是一个线装书体验空间,莫言的《大风》、芒克诗选《天空》均陈列着雕版印刷线装书,一派古雅之风。姜寻说,《天空》的用纸为福建德化县茜坑村胡氏所造“玉扣纸”,这个老作坊的纸张一度用于香烟包装和盐焗鸡包装,但日后,光是姜寻的线装书印刷用纸,就可养活这家作坊。

还是在这个区域,一个大案几上,整齐排列着针插、压纸器、刷子、锥子、刻刀等线装书制作工具,这里曾开展线装书体验课。姜寻对这些工具早已熟络,看到一本书的线掉出来了,他立刻动起手来。

拂去尘埃让老教堂新生

去年这个时候,当姜寻推开老教堂大门的时候,这里空空荡荡,蛛网密布,最终花费5个月时间修整,老教堂焕发出新生命,并于今年世界读书日正式与读者见面。

“光是清洗墙面,我们就花了一个月时间。”姜寻说,整个墙面清洗面积有1000平方米。老教堂的彩绘玻璃早已荡然无存,姜寻靠专业设计,装上明丽、时尚的彩绘玻璃,让老教堂充满了现代感。之前租用这里的企业曾经把教堂的墙壁涂成白色,他们就找来资料和旧照片,将墙壁恢复成古朴的原砖色。姜寻的强迫症也发挥到了极致,因为对造型、颜色不满意,光是铁屏风设计稿就改了20稿。

3年前,姜寻和妻子在天津过年,天津第五大道的安里甘教堂,让他们在寒冷的大年初二待了两个小时,姜寻也第一次有了做教堂书店的想法。回北京后的多方寻找,还有两年的不断沟通,姜寻的教堂书店梦才终于实现。

事实上,这家模范书局诗空间是姜寻开的第四家书店。此前,他已开过三家书店,分别是杨梅竹斜街民国小楼店、戏剧特色前门艺术中心店,文化设计以及展览特色的金融购物中心店,“从最初,我就是打算通过老房子的新生来表达我们的理念,即拂去尘埃、裸露历史、展现新生。”姜寻个人的喜好和事业的追求也深深嵌进了空间,他热爱诗歌写作,光是今年国庆节期间就写了九首诗。雕版印刷同样是他的热爱,多年前就是他事业的一部分。

“我们不希望把诗空间打造成为网红店或者游乐场所,而是希望它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阅读空间。”姜寻有自己的书店信仰,他说,如果没有好书,这个书店就不是好书店。他相信,纸书才是真正的纯正阅读,如此可贵之物不该被抛弃。

70后姜寻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从小痴迷阅读,至今个人藏书已达7万册,“开书店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姜寻说,过去他享受坐拥书城的感觉,但遇到许多热爱书籍的朋友后,他抛弃了独享阅读之乐的“自私”,而将自己的选书之趣、美学追求、古老意趣,以开放、包容的形式,呈现给更多人。

“西城区今年有30个文物空间腾退出来。”姜寻说,他还在继续寻找“老房子”,并将继续为它们注入新活力,下一个最美书店在哪里?姜寻说,这要保密。(路艳霞)

本文内容来自人民网,只为更好的传播国内文化传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在老教堂,与诗意的书香邂逅.doc》

下载本文的Word格式文档,以方便收藏与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