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艺术展杭州开幕:数字科技让诗歌“活”起来

2022-03-07,,,,

  中新社杭州3月6日电 (童笑雨)造像系统生成的人像在吟诗;一个个汉字如同溪水从屏幕上流下,在地板上形成了一句诗。在浙江杭州,唐诗之路艺术展借数字技术让观众感受诗歌的魅力。

  3月6日,“青山行不尽2——唐诗之路艺术展”在杭州开幕。展览内容包含中国画、书法、雕塑、影像等,由中国美术学院数百名师生与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专家共同创作。

  这不是浙江首次举办相关展览。2020年,“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在杭州开幕。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看来,与两年前相比,此次展览融入了装置、影像、戏剧等,更具有互动性、科技感,可以说是用跨媒介的方式书写“唐诗之路”。

  “艺术家们认为,这是我们共同构造的一个诗人。”走进一个略显空荡的展厅,高世名指着大屏幕上一个人像说。这是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团队的作品《诗·人·类》。其结合计算机生成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连续创作,诗、人、象(相)于瞬间生成。

  记者观察到,若展厅里来的观众大多为女性,那么人像的面部特征就更女性化;停下脚步,仔细倾听,还能听到人像在进行诗歌吟诵。高世名表示,重读古诗,相遇诗人,是团队的创作初衷之一。《诗·人·类》既是诗的拟人化,也是人的诗化。

  再往展厅深处走去,中国美术学院卢西团队的作品《诗藏万象 字中乾坤》在一个幽暗的小房间里上演。

  房间中竖立着四块屏幕,水波纹散开后,逐渐露出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入若耶溪》。每个字如鱼儿一般在屏幕中游动,影影绰绰。往地上看去,每句诗又如溪水一般流淌,正如诗句“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所描绘的一样。

  高世名说,该作品运用数字光影和沉浸体验的形式,将诗中的文字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创作团队希望能让观众了解诗人创作的语境,将诗句从单维度的叙述中拉出来,进行全景式呈现,也让他们在想象中了解唐诗。”(完)

苏州西山核雕名家吴逸

苏州核雕网 橄榄核雕名家
西山非遗 吴逸核雕工作室

吴逸,出生于橄榄核雕之乡苏州西山,雕工精湛,对于核雕的神似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所雕刻的罗汉头像,脸部表情自然,双眼传神,形象生动逼真,自成一派,代表作有浮雕十八罗汉,八宝弥勒,降龙伏虎,财神等,在圈内享有极好的口碑。
咨询:138 6130 1086(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