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鉴赏

2024-04-29,

李煜诗词鉴赏

李煜诗词鉴赏1

  长相思①

  云一緺②,玉一梭③,淡淡衫儿薄薄罗④。轻颦双黛螺⑤。

  秋风多⑥,雨相和⑦,帘外芭蕉三两窠⑧,夜长人奈何⑨!

  【注释】

  ①此词调名在曾《乐府雅词》中作《长相思令》。《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中有题作“佳人”。应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

  词的上片主要写女子形貌、情态。先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再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容貌艳丽和气质高雅。尤其是“淡淡”和“薄薄”两个叠词的使用,别具一格,于浅白中见新意,于细微处见匠心。写过衣着、气质,作者笔峰一转,直接写出女子的轻皱双眉的神情,突兀其来,直扣人心,不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态,而且加强和丰富了这种容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读者读到这里,一下子就被作者抓住了,并不自觉地感受到了全词的主题。

  词的下片主要写秋夜风雨的环境、气氛。秋风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伤秋,更何况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单写风,也不单写雨,而写风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觉得这样的环境烘托仍然不够,于是风催残叶、雨打芭蕉,“帘外芭蕉”似乎也有泪滴,秋意不仅更浓,秋思也已更苦,“三两窠”,又隐约让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从而直接引出尾句的“夜长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原只因其一欢一愁。作者在这里用一系列的景物描写营造气氛、渲染环境,无非就是强调秋夜愁思的无可奈何,其笔直露,而见意深挚、委曲。

  全词大致可作两部分,一部分着重写人,写人时不忘写情;一部分着重写景,写景时不忘写人,相互照应,浑然一体。整首词言词浅近,笔调自然,修饰不多但却清新俊逸,明白直叙但却含蓄蕴藉,篇中处处写愁,但却只见愁意,未见愁字,是写闺怨秋思、雨夜轻愁的一篇成功之作。

  ②云:指妇女蓬卷如云的头发。緺(wō):《阳春白雪》、《浩然斋雅谈》中作“窝”;《乐府雅词》中作“■〈髟上咼下〉”。一緺,即一束。一说緺,读为guō,意为青紫色的'绶带(丝带)。这里指饰发用的紫青色丝带。元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中有句:“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

  ③玉:这里指插在女子头上的玉簪。梭:萧本二主词中误作“梳”。梭,原是织布用的梭子,这里用以比喻玉簪。

  ④淡淡:指衣裳的颜色轻淡。衫儿:《龙洲词》、《龙洲集》、《阳春白雪》中均作“春衫”。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龙洲词》中作“春山”。衫儿,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称衫子或半衣。薄薄:指衣裳的质料轻薄。罗:丝罗,这里指用丝罗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罗裙。

  ⑤颦(pín):皱眉。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黛螺:《龙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画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称螺黛。因其用来画眉,所以常用以作妇女眉毛的代称。

  ⑥秋风:《龙洲词》、《龙洲集》、《阳春白雪》中均作“风声”。

  ⑦相:《古今词统》、《历代诗余》、《全唐诗》、《古今诗余醉》、《续选草堂诗余》中均作“如”。雨相和:指雨声和风声,相互应和,交织一起。

  ⑧帘:《龙洲集》、《龙洲词》、《阳春白雪》、《乐府雅词》中均作“窗”。两:萧本二主词中作“四”。窠(kē):萧本二主词、《龙洲集》中作“棵”。意同“棵”。

  ⑨人:《龙洲词》、《龙洲集》中均作“争”。

李煜诗词鉴赏2

  一斛珠①

  晓妆初过②,沈檀轻注些儿个③,向人微露丁香颗④。

  一曲清歌⑤,暂引樱桃破⑥。

  罗袖裛残殷色可⑦,杯深旋被香醪涴⑧。

  绣床斜凭娇无那⑨,烂嚼红茸⑩,笑向檀郎唾⑾。

  【注释】

  ①此词调又名《一斛夜明珠》、《怨春风》、《醉落魄》、《章台月》、《梅梢雪》等。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中释其名曰:“唐玄宗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妃不受,赋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付使者曰:‘为我进御。’上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据考,李煜所作此首《一斛珠》为此调首见。

  这首词在《词的》、《古今诗余醉》、《古今词统》中调下有题作“咏佳人口”;《历代诗余》中调下有题作“咏美人口”;《清绮轩词选》中调下有题作“美人口”。

  这首词是一曲描写男女欢情的艳歌,从整体风格看,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全词主要描写歌女的情态,格调轻艳,但却向来“为人所竞赏”(李渔《窥词管见》)。尤其是结尾三句:“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沈际飞选评《草堂诗余》别集中说它:“描画精细,似一篇小题绝好文字。”又说:“后主、炀帝辈,除却天子不为,使之作文士荡子,前无古,后无今。”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此词:“词家多翻诗意入词,虽名家不免。吾常爱李后主《一斛珠》末句云:‘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杨孟载《春绣》绝句云:‘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此却翻词入诗,弥子暇竟效颦于南子。”

  词的上片,描写歌女为情人歌唱的情景。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到了各个生活的细节,因此,歌女的演唱描写首先是从她的梳妆打扮开始的。“晓妆初过”,点明时间,其实也照应到了下片的“殷色可”,或者说预示着与情郎相会的时间不会短,不然也不会清晨化妆准备。“沈檀”一句,细致描绘出了歌女“点唇”的动作和情态,这个细节的抓取,不但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描写效果,而且也开始了紧紧以“唇(口)”为中心的人物和情景刻画。“向人”一句少女情态妩媚动人,“一曲”句取白居易“樱桃樊素口”之喻,不但不见其俗,而愈发见其清新,同“丁香颗”相对,更见别致。整个描写,明喻、暗喻相搭配,动、静结合,又突出展示了歌女神态情貌的欢愉艳美,也从侧面衬喻出歌女的歌声是多么的迷人动听。

  词的下片描写歌女与情郎在一起欢会调笑的情态。“罗袖”一句先应上片、喻示了时间已经很久,而歌女因为内心的欢愉表现在容色上更加娇媚动人,在行动上呢?“杯深”一句恰到好处地把歌女因与情郎欢会而贪杯忘情的天真欢愉之情表现出来,为后面结尾三句做好了全部的铺垫。结尾三句,作者的语言仿佛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情人之间天真烂漫的欢笑调弄之景,人可见,动作可见,连神情娇态亦可见,实在传神之至。

  作者的描写,把歌女的音容笑貌,神情媚姿全都与“口”相联,对“口”的描写,笔笔都能点睛传神,不但十分细致、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一个美丽可爱的'歌女的形象,而且使全片词结构整一,情趣盎然。

  总的来看,全词描绘歌女的艳情冶态,格调不是很高,但不能就此否定其在艺术上、技巧上的成功。而且,如果不是把这首词放在李煜的宫廷生活中去简单理解,应该说这是一首描写男欢女爱的十分成功的作品。

  ②晓:《词谱》、《古今词统》、《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全唐诗》、《诗余图谱》等文本均作“晚”。沈际飞选评《草堂诗余》(古香岑四集本)中注:“一作晚,误。”晓,早晨。晓妆初过:指早晨起床刚刚梳洗打扮完毕。

  ③沈:《醉翁琴趣》外篇作“浓”。沈,带有润泽的深绛色。檀:浅绛色。沈檀:一种妇女妆饰用的颜料,唐、宋时妇女闺妆多用它,或用于眉端之间,或用于口唇之上。《花间集》阎选《虞美人》词中有“臂留檀印齿痕香”之句,毛熙震《后庭花》词中亦有“歌声慢发开檀点”之句,都是描绘以檀注唇的情形,这里也是。注:这里是点的意思。轻注:轻轻点画。些儿个:当时方言,意谓少许,一点点。

  ④向:《醉翁琴趣》外篇中作“见”。人: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中缺字。丁:《花间集补》中误作“了”。丁香: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丁香子如钉,长三、四分,可以含于口中。古时用以代指女人的舌头。颗:指牙。丁香颗:这里指女人口内之牙,此句描绘歌女开口歌唱,舌齿微露,形容得意的神情。

  ⑤清歌:清脆响亮的歌声。也指不用乐器伴奏的独唱。南朝宋谢灵运《拟魂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中有句:“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⑥暂:《醉翁琴趣》外篇中作“渐”。引:使得。樱桃破:指女人张开娇小红润的口。樱桃,落叶乔木。果实多为红色,味道甜美或略带酸味。古人常用樱桃比喻女子口唇。白居易诗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唐李商隐《赠歌妓》诗之一:“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唐韩偓《袅娜》诗云:“着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荳蔻香。”破,张开。此句描写歌女们张开红润小口歌唱的情形。

  ⑦罗袖裛(yì)残殷色可:罗袖,质地较薄的丝衣的袖。裛,熏蒸,这里指香气。残,指香气消失殆尽。殷,深红色。可,意近“可可”,这里是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的意思。元稹《春》诗:“九霄浑可可,万姓尚忡忡。”此句说歌女的丝制的衣袖上的香气已经消失将尽,深红的颜色也只隐约可见了。

  ⑧杯深旋(xuán)被香醪(láo)涴(wò):杯深,指酒杯斟酒斟得很满,引申意谓酒喝得过量。旋,随即,很快地。香醪(láo),美酒,醇酒。醪,《花间集补》、《词的》中误作“□”。本是一种汁滓混合的醇酒,味甜。涴(wò),《醉翁琴趣》外篇中作“污”。同涴,沾污,污染。

  ⑨绣床:铺着织绣的床,这里指歌女的床。凭:倚靠,靠着。娇:《醉翁琴趣》外篇作“情”。娇无那(nuò):这里是形容娇娜无比,不能自主的样子。无那,犹言无限,非常之意。

  ⑩烂嚼(jiáo)红茸(róng):烂嚼,细嚼。嚼,用牙齿磨碎食物。红茸,吕本二主词、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尊前集》中均作“红绒”。即红绒,刺绣用的红色丝线。

  ⑾檀郎:西晋文学人潘岳是个出名的美男子,小名檀奴,后世文人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的男子的美称。唾(tuò):萧本二主词中作“吐”,误,“吐”与“唾”韵不同。唾,将口中含物吐出来。

李煜诗词鉴赏3

  浪淘沙①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简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李煜诗词鉴赏4

  谢新恩①

  樱花落尽阶前月②,象床愁倚薰笼③。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④。

  双鬟不整云憔悴⑤,泪沾红抹胸⑥。

  何处相思苦⑦?纱窗醉梦中⑧。

  【注释】

  ①这是一首思妇词,描写女主人公相思难解的愁苦。当是李煜前、中期的作品。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旧恨未减、新愁又添、难消心中怨的情状。首句写景,描绘的是一幅凄冷孤寂的画面:花已落尽春已去,冷月当阶人独在,花难解语,月亦无声,闺中伊人,孤苦相伴。面对此情此景,闺中少妇的眼里似乎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也已年华将逝、无人慰藉的凄冷境遇和未来。所以二句直接写人,写出一个愁容不展、孤苦寂寞的女子形象。一个“愁”字,既照应了首句景色描写的.用意,也点出了女子此时此刻的心境。本来落花满地、冷月当空就是最易引人伤怀念远的景象,而此情此景中女子的愁思更不是无端而发,而是有原有因的。片尾一句就是这一愁思的缘由。“远”字不仅有时空上的概念,而且有程度上的意义。时间越久,愁思越长,相距愈远,别恨愈深。也许是“去年今日”相别离,但此愁此恨却已绵绵不止,愈扯愈长了。说“还同”,其实还不相同,去年今日是新愁,但今年今日却已是旧愁新恨都在心头,愁更切,恨更深。

  词的下片细写女子的愁容和苦思。自古道,“女为悦己者容”,而此时,女子的容颜不整就更真实地展示出了她被相思折磨得十分愁苦的心境。《诗经》中有:“自伯之东,首为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种情怀无人能解,也无人安慰,因为相爱的人不在身边。所以女子不由自主地越思越痛、越想越难、越愁越苦,禁不住珠泪潸然,“泪沾红抹胸”。到此处,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那为情所困、为愁所苦的声行容貌已鲜活可见,跃然纸上。结尾两句既是写实,又有寓意。一方面,相思之苦无可解,也许一醉解千愁,写出了女子愁苦无依、无可奈何的心情,算是给女子的相思有了一个解脱。另一方面,作者显然不是要为女子释去情苦,而更多的是进一步渲染女子恨情愁绪。“何处相思苦?”或者说最苦的是哪一处、哪一种情形?不是别的,而是“纱窗醉梦中”,梦中醉眼相见,也许欢情无限,可惜梦醒之后呢?无限欢情转眼成空,不但慰藉不了丝毫,反而因梦中的欢会而更加凭添许多愁怨,所以最苦是梦中。这二句以设问写出,寓意丰富,含蓄蕴藉,女子的愁思怨情被表现得淋漓酣透。

  全词以女子的愁情别绪为中心,借景物描写为映衬,假容颜举止为画笔,于相同中见不同,虚实相映、生动感人。虽然思想格调并不高远,但笔意含蓄、手法高妙,艺术上的造诣较高。

  ②樱花:指樱花树的花。樱花树是产于我国及日本的一种落叶乔木,品种甚多。花有白红等色,春天与叶同时开放,非常美丽。唐代李商隐在《无题》中有诗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③象床:即象牙床,用象牙为饰的床。薰(xūn)笼:侯本二主词中作“熏笼”。薰,一种香草,也泛指花草香。薰笼,同熏笼,古代用以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炉子。《东宫旧事》中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衣熏笼三。”

  ④远似: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远是”。全句意思是,今日之恨与去年之恨一样。

  ⑤双鬟(huán):古代年轻妇女头上的两个环形发髻。云:本指天空中堆积的乌云,这里比喻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憔悴:这里指头发枯干,没有光泽。

  ⑥抹胸:俗称“兜肚”,古代内衣的一种,多为女子所用,有前片无后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又称金诃子。《太真外传》中记载:“金诃子,抹胸也。”全句意思是,眼泪沾湿了胸前红色的抹胸。

  ⑦何处:什么地方,哪里。

  ⑧醉:吴本二主词中作“睡”。

李煜诗词鉴赏5

  更漏子①

  金雀钗②,红粉面③,花里暂时相见④。

  知我意,感君怜⑤,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⑥,蜡成泪⑦,还似两人心意⑧。

  珊枕腻⑨,锦衾寒⑩,夜来更漏残⑾。

  【注释】

  ①此词调又名《无漏子》、《独倚楼》、《付金钗》、《翻翠袖》等。这首词于《花间集》中题为温庭筠所作,由《尊前集》归入后主李煜作。

  这是一首写男女聚欢别愁的爱情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欢聚,写男女相爱时的欢乐与痴真。开篇两句以点带面,以貌写情,用少女约会前的精心妆扮来表现少女的容颜艳丽、对与情郎约会的企盼以及对情郎的挚爱之情。写人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两点来写,以饰见衣,以衣见貌,以貌见情,以情见心,是文学描写的.较高境界。李煜的大部分词作都可称个中精品。如此精心妆扮,有如此热切企盼,可是只能“暂时相见”,反差巨大,隐约喻示着男女情爱之中的种种阻力,为后来的离情别恨作了铺垫。“知我意,感君怜”是少女的口吻,是少女的感激,其实更是少女对情郎深沉情爱的真实写照。“此情须问天”是以天为鉴盟,让天作证,少女感情的至纯至坚已不言自明。

  词的下片主要写别愁。承上片之意来,男女主人公无奈分别,前面的欢情更衬出此时的别恨。“香作穗,蜡成泪”是少女孤寂冷寞心情的细致刻画,是以物衬人、以物拟人的写法,明白点出少女的痴苦情怀。不过差可慰人的是“还似两人心意”,少女与情郎是心心相印的。但也许也正因如此,情郎的离去才更加使少女凭添苦恼、为伊憔悴。结尾三句,实景实写,“腻”“寒”“残”三个字,以景寓意,少女情怀昭然若显,简洁而含蓄。

  全词采用对比的写法,上片写欢情,下片写悲愁,笔意曲折、手法别致。用少女的口吻写男女情爱,真纯有加,自然清新。男主人公虽然一直未出场,但在少女的情怀表述中却若隐若现,显得意味深长。通篇看来,这首词的风格确与李煜词风格极类似,而且有人也指出此词中的少女形象当同李煜之《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一样,都是写小周后,虽不可考,但也可做一解。因此,这首词可视作李煜前期的作品之一。

  ②金雀钗:钗头做雀形的金钗,是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唐白居易《长恨歌》有“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句。”

  ③红粉面:用红粉仔细匀过的面颊。红粉,妇女化妆时用的胭脂和铅粉,有时亦可代指美女。

  ④暂时:时间很短。

  ⑤怜:爱,怜惜,怜爱。

  ⑥香作穗(suì):燃香生成的烟成凝聚不散的穗状,即香穗。宋苏舜钦《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有“香穗萦斜凝画栋,酒鳞环合起金罍”句。另,有将穗作状香灰解。

  ⑦蜡成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如泪状,即蜡泪,此指蜡已燃尽。唐李商隐《无题》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唐李贺《恼公》也有“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绮栊”句。

  ⑧还似:《彊村丛书》本《尊前集》作“还是”。还,依旧,仍然。

  ⑨珊枕: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花间集》、《尊前集》、《花草粹编》、《历代诗余》等本均作“山枕”。珊枕,即珊瑚枕。珊瑚,由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可供观赏,也可做装饰品,其碎后大概可入枕。唐李绅《长门怨》有“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句。腻,滑,此指滑不着枕。《楚辞·招魂》中:“靡颜腻理,遗视些。”王逸注为:“靡,致也;腻,滑也。”

  ⑩锦衾(qīn):以锦缎为面的被子。寒:冷,凉。

  ⑾更漏残:指夜已很深,即天快亮的时候。更漏:指夜晚的时间。唐戎昱《长安秋夕》有“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句。更:古时夜间以更为计时单位,每更约为两小时,一夜分为五更。漏:即漏壶,古代滴水计时用的仪器。残:残存,将尽。

李煜诗词鉴赏6

  柳枝词①

  风情渐老见春羞②,到处芳魂感旧游③。

  多见长条似相识④,强垂烟穗拂人头⑤。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诸本二主词或作《柳枝》、或作《杨柳枝》。这首词于清《全唐诗》中有题作“赐宫人庆奴”。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江南李后主尝于黄罗扇上书赐宫人庆奴云:‘……(原词略)’。想见其风流也。扇至今传在贵人家。”明顾起云《客座赘语》中亦云:“南唐宫人庆奴,后主尝赐以词云:‘……(原词略)’。书于黄罗扇上,流落人间,盖柳枝词也。”其他如《西溪丛话》、《六砚斋三笔》等本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见,这首词当是李煜前、中期的作品。这首词是李煜代宫女庆奴书、书后赐与庆奴的,所以词中的主人公是宫女,是描写女子自伤韶华已过、感怀风情不再的一首怨词。

  开篇“风情渐老”直写女主人公青春不再,人老色衰。“风情”本来是说男女欢爱的`情怀,但这里指的是女人容貌和情态。“见春羞”是自觉羞于见春之意。春花盛开,春色明媚,是女子容颜娇美艳丽的映照,而此时不敢与之相比喻。说明了女子年华已逝,美艳不复当初的自伤自艾。诚如顾起元语:“‘见春羞’三字,新而警。”比喻生动,情怀毕现。“到处”是指女子原在宫中受宠时的恩爱欢情,处处都曾留下过她与他的足迹和影子。此处用来颇有深意,既表示对过去的无时无刻的怀恋,也喻示出如今处处见情伤心、触情生愁的感慨。“芳魂感旧游”,旧地重游,情已不再,怎能不黯然魂消。“多见”句以柳枝相喻,“似相识”照应“感旧游”,正是女子怀思、处处生情的真实写照。“强垂”二字愁意渐深,柳枝本无“强垂”之意,但人总有邀宠之心,刻意求宠,而又因“风情渐老”而求宠不得,所以勉强不来的无可奈何之情让人感伤不已。

  全词以第一人称口吻写成,既有直叙,也有妙喻,通过宫女的感伤情怀侧面地透露出她的不幸身世,虽是李煜代笔,但个中深情却真切动人。词中以柳枝喻人,以“强垂”喻境,喻象别致、生动,手法清新、自然,情景交合,颇为感人。不过,也正因是李煜代抒宫女之情,词中难免有以帝王之眼看宫女之色的庸俗感觉,格调相对不高。

  ②风情:风月之情,指男女相亲相爱之情,这里指好容貌。宋柳永《雨霖铃》中有词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羞:羞愧。

  ③芳:《全唐诗》等本有作“消”。芳魂,指美人的魂魄。到处:随处,各处。旧游:以往游览所经之处。

  ④多见:《全唐诗》、《西溪丛语》、《墨庄漫录》等本均作“多谢”。长条:指柳树下垂的枝条。似:好象。

  ⑤强:勉强,强迫。烟穗:形容柳树枝叶下垂为雾气笼罩的样子。穗,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叫做穗。

李煜诗词鉴赏7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注释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重:量词。层,道。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李煜诗词鉴赏8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名乌夜啼,又名上西楼、西楼子、月上瓜洲、秋夜月、忆真妃)

  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的解读

  一、李煜生平及词风衍演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二、《相见欢》的“细读”

  西方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采纳重视文字本身在作品中的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组成篇什的基础,而文字表现出的形象、肌理、色调、语法乃是评说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下面,笔者就用这种“细读”的.形式对两首《相见欢》的意义加诸简评。

  (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林花”:满林花树;“谢了”:表现一种美好事物--美好之节、美好之花、美好之色--零落凋残的悲慨;“春红”:代落英;“太匆匆”:花开短促,体现为对美的凋零的伤悼之感。

  2、“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花谢匆匆之因。“朝”与“晚”、“雨”与“风”的对举,极尽朝暮风雨摧残施虐的无可抗争之悲绪。

  3、“胭脂泪”:承上文之“春红”,悲极艳绝,确有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湿”的意蕴;“留人醉”:悲伤凄惜,人迷心醉,是“花”对赏花者的相留,还是“人”对赏花者的相留?或可作多义诠解;“几时重?”:犹言“何时可再?”,用花之凋谢与人之离别展现了一种难以挽回的痛苦惋叹。

  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长恨”、“长东”,悲绪难平。系悲沈恨极的哀切之辞。

  (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三、《相见欢》的喻况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对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对其本人生平和思想的了解,因为在作品中,无一例外地蕴藉着作者自身的爱憎情感和思想观念,所以法朗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否绝对我们姑且不论,但其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创作活动的本质是毋庸置疑的。的确,作品往往折射着作者本人的经验体悟和身世感发,李煜正是以他的心和血才浇沥出这两首《相见欢》。

  “林花”一词,表面上是伤春咏别,但细作探求,“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决非一般闺怨、离情,其“伤春咏别”,很难说没有托意:上片惜花之意,实是自悲身世,朝雨、晚风,摧残不已;下片念泪留醉尚且不能,何况重返故国?国而“长恨”“长东”,悲慨难托难平。“无言”一词,表面上看也是悲秋咏别,但细品寻微,词中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也决非一般离别相思,而是有所喻况:上片“梧桐”,是惨遭幽闭的物象,而“深院”难道不正是囚身之喻?下片的离愁无疑可以解为去国之愁。心品之下,确可品出“亡国之音”的况味,难怪宋人黄升评注:“此词最凄惋,可谓‘亡国之者哀以思’。”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李煜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哀伤深挚,莫不是字字见血,有如血泪凝铸而成。

  四、结论

  李煜的两首《相见欢》,虽然表面上都是写相思离别,但他作为亡国之君,受人拘囚,又何敢明目张胆地在作品中言志而表明自已“故国之恋”、“亡国之痛”的情感呢?除非他觉着活腻了。因而在作品中以“喻况”流露情感。

  因此,我们在赏析品读时,不仅要明白作品所写的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题,更应把握作品中所流露的隐藏的某种心灵和情感的本质。

  同时,由于两者在内容情感上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甚至连标题也一样,我们当然可将它们视为关系密切姊妹篇,因而,为了使学生对李煜“无言”一词有更为深切的感悟,应将他的“林花”一词作为补充阅读材料以给学生,通过对举并读,使学生得到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李煜诗词鉴赏9

  清平乐①

  别来春半②,触目柔肠断③。

  砌下落梅如雪乱④,拂了一身还满⑤。

  雁来音信无凭⑥,路遥归梦难成⑦。

  离恨恰如春草⑧,更行更远还生⑨。

  【注释】

  ①此词在《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中有题作“忆别”。是李煜中期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李煜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作,一般以为词中之事是牵记其弟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

  据陆游《南唐书》卷十六《从善传》载:“从善字子师,元宗第七子。……开宝四年,遣京师,太祖已有意召后主归阙,即拜从善泰宁军节度使,留京师,赐甲第汴阳坊。……后主闻命,手疏求从善归国。太祖不许,以疏示从善,加恩慰抚,幕府将吏皆授常参官以宠之。而后主愈悲思,每凭高北望,泣下沾襟,左右不敢仰视。由是岁时游燕,多罢不讲。尝制《却登高文》曰:‘……予告之曰:昔予之壮也。意如马,心如猱,情槃乐恣,欢赏忘劳。量珠聘妓,纫彩维艘。被墙宇以耗帛,论立山而委糟。年年不负登临节,岁岁何曾舍逸遨。小作花枝金剪菊,长裁罗被翠为袍。岂知萑苇乎性,忘长夜之靡靡;宴安岂毒,累大德于滔滔。今予之齿老矣!心凄焉而忉忉;怆家艰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陟彼冈兮跂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鸰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无一驩之可作,有万绪兮缠悲。于戏噫嘻!尔之告我,曾非所宜。’”这就是这首词创作产生的背景,从这个背景上看,这首词可能离感伤远,离忧伤近。

  词的上片,开篇即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道出郁抑于心的离愁别恨。一个“别”字,是起意,也是点题,单刀直入,紧扣人心。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种原因,这种开篇直抒胸臆的不多,但中、后期作品中不少,想必是生活际遇之大变,作者的感情已如洪水注池、不泄不行罢。“春半”有人释为春已过半,有理,但如释为相别半春,亦有据,两义并取也无不可。接下二句承“触目”来,“砌下落梅如雪乱”突出一个“乱”字,既写出了主人公独立无语却又心乱如麻,也写出了触景伤情景如人意的独特感受,用生动不过的比喻把愁情说得明白如见。“拂了一身还满”,前有“拂”字,显见有主人公克制定念的想法,但一个“满”字,却把主人公那种无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画得至真至实。上片的画面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而又动静结合的,直抒胸臆中见委婉含蓄,活泼喻象中透深沉凝重。

  词的下片极写音信无凭、企盼不归的痛苦,向来为人们所极力称道。开头先写“雁来音信无凭”,鸿雁不肯传书,主人公徒唤奈何,失望已极,可又偏偏连梦都“难成”,连一丝的慰藉都不可得,岂不失望更深、痛苦更强!俞平伯先生对“路遥归梦难成”句有分析:“梦的成否原不在乎路的远近,却说路远以至归梦难成,语婉而意悲。”(《唐宋词简释》)还有人以《古诗十九首》为例,说明“路遥”兼有写实和写意的双重作用。诗云:“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其在内容和情调上,与“归梦难成”是完全一致的(见傅正谷、王沛霖《南唐二主词析释》)。

  信不至、梦不成,这无以遣解的离愁别恨都在全词结尾二句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因此这两句也一直被读者们所看重、称誉。以春草喻离愁在李煜之前本已有之,如“古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等句,均与本句意近。’(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但是李煜在此词中一波三折、正反相生的用喻却别有新意,韵味悠长。难怪俞平伯先生叹之为“入神”之语:“于愁则喻春水,于恨则喻春草,颇似重复,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长句一气直下,‘更行更远还生’,以短语一波三折,句法之变换,直与春水春草之姿态韵味融成一片,外体物情,内抒心象,岂独妙肖,谓之入神也。虽同一无尽,而千里长江,滔滔一往,绵绵芳草,寸接天涯,其所以无尽则不同尽也。词情调情之吻合,词之至者也。”(《论诗词曲杂著》)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虽然我们还常常看到这首词背后的特殊背景,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将这首词视为李煜词中、或唐宋词中的'极品。

  ②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中有句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别来春半:意思是,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③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④砌(qì)下:台阶下。砌,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全句意思是,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

  ⑤拂了一身还(hái)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⑥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⑦遥:远。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⑧恰如:《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⑨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更,越。还生,还是生得很多。还,仍然,还是。

李煜诗词鉴赏10

  渔父词①

  浪花有意千重雪②,桃李无言一队春③。

  一壶酒,一竿身④,快活如侬有几人⑤。

  又一棹春风一叶舟⑥,一纶茧缕一轻钩⑦。

  花满渚⑧,酒盈瓯⑨,万顷波中得自由⑩。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亦作《渔父》,《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另《古今诗话》中亦云:“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煜《渔父词》二首。”又,《花草粹编》中此词有题作“题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并注云:“金索书,不知书名抑书法也。”据今人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引陶谷《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依王仲闻解,“金索书”即“金错刀书”,也就是李煜的书法。

  这两首词都是题《春江钓叟图》画之词,表达了作者追求闲适、隐逸遁世的情趣。据《南唐书·后主纪》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由此,也有人认为,这二首词是“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龙《南唐二主词全集》辑注)也有道理。从词意上看,二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第一首词开篇入画,将画中意境以言辞写出,以画境言心境。“浪花”成“千重雪”,“桃李”作“一队春”,写春江浪涌,春光明媚,中间嵌以“有意”和“无言”,作者以情见景,借景寓意,心态淡然而出。有酒、有竿、悠然独钓,这种情境虽静寂却清新,所以作者以问做结,“快活如侬有几人?”其叹如赞,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这首词语淡情疏,清丽简约,诗情与画境浑然一体,趣致盎然。

  第二首词与第一首同题、同画,内容、意趣亦大体相同。春风泛舟、茧缕轻钓,仍是写画意,但作者寓意转淡,转以画境的空阔辽远和优悠自在为主,是一种衬托、渲染的用法,与第一首“有意”“无言”稍不同。“花满渚”“酒盈瓯”实写美景,虚写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畅然而出。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取“一”与“万顷”相映照,细巨对应,工整而精妙。

  两首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②浪花:《词谱》、《花草粹编》中均作“阆(láng)苑”。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意:有本作“有情”。千重雪:《词谱》、《花草粹编》、《历代诗余》中均作“千里雪”。千重,千层,层层叠叠。

  ③桃李:《历代诗余》、《全唐诗》、《诗话总龟》中均作“桃花”。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言春色正浓,春意盎然。

  ④身:《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作“轮”;《诗话总龟》中作“鳞”。一竿身:一根钓竿。

  ⑤侬(nóng):指我,江南口语。快活:《诗话总龟》中作“世上”。

  ⑥棹(zhào):摇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⑦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纶,钓鱼用的粗丝线。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茧,茧丝。

  ⑧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⑨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

  ⑩顷:土地面积单位。一百亩为一顷。

李煜诗词鉴赏11

  谢新恩①

  庭空客散人归后②,画堂半掩珠帘③。

  林风淅淅夜厌厌④。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⑤。

  春光镇在人空老⑥,新愁往恨何穷⑦!

  金窗力困起还慵⑧。一声羌笛⑨,惊起醉怡容⑩。

  【注释】

  ①此词调名在《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临江仙》。王国维二主词校勘记中云:“此亦临江仙调。”《词谱》在《临江仙》调名下注曰:“李煜词名《谢新恩》。”又于所录张泌词后注曰:“又李煜词,后段起句‘春光镇在人空老’,柳永词本之,皆与此词平仄全异。至平仄小异者,李煜词前后段第二句‘蝶翻轻粉双飞’,‘望残烟草低迷’,‘蝶’字、‘望’字俱仄声,‘轻’字、‘烟’字俱平声。”由此,有观点认为这首词自“春光”句以下应做另外一首。又《全唐诗》亦云:“李后主《临江仙》前后两调,各逸其半。”所以这首词大概是在收集整理时由两个半首词合成的,也可以视为两首。

  词的上片(即前一首词),写的是客散人去后庭院的空寂和夜月的冷清。从词意上看,这里应该写的算是秋景,主人公应是一个寂寞满怀的人。每一种景物、每一个场面都蕴含了一种无法言表的落寞,尤其“厌厌”和“纤纤”等词,更是烘托了作者无以自遣的怅愁之情。从词的写法上看,以空起,以静收,虚者多,实者少,情绪气氛浓,直言胸臆淡,有空灵透剔之特色。

  词的下片(即后一首),写主人公春晨困起后感愁伤恨的心情。春光依旧明媚,人却已空然老去,眼前美景并不能吸引作者、给作者以愉悦,往日今日的新愁旧恨总是郁于心头,只想醉卧不起,但却偏被羌笛惊醒,于是情绪愈发低沉,心情更加郁闷。从词意和写法上看,这首词和前一首不是写于同一时间,因为描写的是春、秋不同景色。但两首词的思想情绪却不乏相同之处。从大的时期看,可能是李煜中期的作品(尤其是后一首)。虽然两首词都不完整,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对李煜的艺术功力有约略的认识。

  ②归:离去。

  ③珠帘:《全唐诗》中作“朱帘”。珠帘,以珍珠缀成的帘子。

  ④淅淅(xīxī):指风声。厌厌:漫长、久长的`样子。南唐冯延巳《长相思》中有词句云:“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诗小雅·湛露》中云:“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⑤纤纤(xiānxiān):小巧、尖细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蛾眉似的新月的纤巧。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中有诗句:“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⑥镇在:长在,安在。镇,犹常,长久。唐太宗《咏烛》中有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恩人。”

  ⑦何穷;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即无穷无尽的意思。

  ⑧窗:《词谱》中作“刀”。金窗,又称黄金窗,宫廷中装饰华美的窗户。力困:力乏。慵:《花草粹编》中误作“墉”,慵,懒。

  ⑨羌(qiāng)笛:羌,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原住在以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的一带地区。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因其主要居于西北西南地区,又称西羌。据说笛为羌族乐器。东汉马融《笛赋》中所载:“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

  ⑩醉怡(yí)容:酒醉以后脸上泛起红晕的容颜。怡,舒适愉快,喜悦的样子。

李煜诗词鉴赏12

  菩萨蛮①

  蓬莱院闭天台女②,画堂昼寝人无语③。

  抛枕翠云光④,绣衣闻异香⑤。

  潜来珠锁动⑥,惊觉银屏梦⑦。

  脸慢笑盈盈⑧,相看无限情⑨。

  【注释】

  ①这是李煜前期作品中的又一首爱情词,从内容来看,似仍在写他与小周后之间的爱情生活,当和《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为姊妹篇。

  这首词依旧是写男女幽会偷情的情形。但是它与《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不同,这首是从情郎往见少女的角度写的,同上一篇的少女潜见情郎虽是情趣不同,但却又异曲同工。

  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起始二句点明环境,也点明了主人公潜入画堂的动机和心理活动。一个“闭”字,既说明了少女的处境,也说明了男主人公何以“潜入”的原由,连“昼寝”也从中得到了说明。有人分析,正是由这一个“闭”可见,少女的形象是小周后,而且其时她正处于“禁中”的这段时间里(马令《南唐书》卷五)。其实从“蓬莱”“天台”及“画堂”等句也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显然不是普通女子,联系李煜的生活经历,指词中少女为小周后大概可信。后面是作者以欣赏的眼光描摹出少女昼寝的美丽仪态,又从闻到“异香”的角度表现出情郎既与少女相处甚深,又对少女挚爱有加,充分展现了男主人公的情态和心理。

  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这里先从情郎的动作写起,空间顺序十分合理。本是“潜来”,却因心急情切而碰响“珠锁”,惊醒了少女的美梦,这本是煞风景的事,但因二人之间情深意切,反而有了更温馨的气氛。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又含蓄、又生动、又准确。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一个“无限”仿佛把千言万语都说尽,把万千柔情都化出,这就不仅是外在情貌的描写了,而是直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是由小见大,由实见虚的写法。

  这首词的视点是男主人公的,是从情郎的言行情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二人爱情生活及其情感世界的'。这说明李煜在爱情题材作品的创作中善于变化、手法多样、技巧纯熟。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相聚明快而又不失含蓄,语言晓畅,情态自然,描写准确生动,格调也不低下,是李煜前期作品中较成功的一篇。

  ②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据《史记·封禅书》中记载:“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后就用蓬莱泛指人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仙境。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一般。天台女,本代指仙女,这里指象仙女一样美丽的女子。天台,山名,在今天的浙江省天台县北。相传东汉时期刘晨、阮肇二人曾上天台山采药,遇见二位女子,留住半年回家,归家时发现已过了七世,乃知二女子为仙女。于是后人用“天台女”代指仙女。

  ③画堂:本汉代宫中的殿堂,后用以泛指绘饰华丽的堂屋。昼寝:白天睡觉。人无语:《全唐诗》、《历代诗余》、《花草粹编》中均作“无人语”。

  ④抛枕:形容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把它抛在一边。翠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宋代柳永《洞仙歌》中有句:“记得翠云偷剪,和鸣彩凤于飞。”云,云髻,形容妇女的发髻乌黑卷曲如云的样子。光:光亮。

  ⑤异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异乎寻常的香气。

  ⑥潜来:偷偷地进来,暗中来。珠锁: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珠琐”。珠锁,指用珍珠连缀而成或有珍珠镶饰的门环。门动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⑦惊觉:惊醒。银屏:《历代诗余》、《全唐诗》中均作“鸳鸯”。指白色而有光泽的屏风或围屏。银屏梦,这里指好梦。

  ⑧脸慢:《全唐诗》、《历代诗余》、《花草粹编》中均作“慢脸。”脸慢,指细嫩而美丽的脸。南朝梁刘遵《繁华应令》中有诗:“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慢,同曼,形容容颜的美好。《楚辞·招魂》中有句:“蛾眉曼睩。”王逸注云:“曼,泽也。”盈盈,形容仪态美好的样子。《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中有句:“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⑨相看:对看,仔细看。

李煜诗词鉴赏13

  清平乐李煜

  这是一首抒发离愁别恨的名篇,据说后主乾德四年(966)年,其弟从善入宋久久不归,因恩念深苦,遂作此作。但词中并不拘泥于个人情事,而是虚笔点染,深刻地表现出一种普遍而抽象的离愁别恨的情感,撼人心魄。

  春意浓浓,春光明媚之时,人人都喜逐颜开,敞胸纳喜,唯有他因思念柔肠寸断,黯然神伤,台阶上的白梅似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杂乱地堆在一起,轻轻拂去,却又落了一身,就象他心中驱不散,挥不走的离愁,绵绵不绝,令人痛苦不堪。大雁来了,信却不来,大雁去了,人却不归,路途漫漫,归路长兮,梦中难归。这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

  李煜的词真可谓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情韵俱生,极有韵致,他的词淡笔勾勒,明净自然,流走如珠,却辞近意远,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与想象,不知不觉中沉醉其中,待大梦醒来,只发出一声长叹:好词,好词!读李煜的词,也总是让人伤感,让人唏嘘润颊,不忍放手。再与他的生平联系起来,觉得他的一生真的是传奇的一生。斯人长逝已,唯有默默解其中味,细细品词中愁罢。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赏析】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他有书画、音乐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他的词作清丽雅致,感情真淳,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高中二年级的课本选了李煜的一首《虞美人》,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首作品《清平乐》。这首词声情并茂地抒写了忆念其弟的离别之情,也是极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首词。

  李煜采用了错落有致的笔法,于情景交融中抒发深切的离情。'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应该是处处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可是皆因一个'别'字,使人触目皆伤,柔肠寸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是紧承上一句,具体写'触目'之伤。梅花若雪,本来也是极其美妙的景色,可是因为'别',使得人心也乱了--不是花乱,是心乱,那拂不去的,也不是花瓣,而是离愁。'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古有鸿雁传书的故事,可是眼前却是雁归人未归,更添伤感。进而人未归,梦亦不成,怎不叫人伤心呢?这二句似虚似实,轻柔缥缈,形成了强烈的审美情感的张力。最后以一个精典的`譬喻做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词意倾注,流走如珠。

  李煜词最精妙之处在于他善于运用譬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首《清平乐》通篇都在抒写'离恨',可是'离恨'是非常抽象的一个东西,要怎样才能做到把自己心中由离恨引发的愁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除了氛围的营造,情绪的渲染,最精典的莫过于那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春草比喻愁思,直接影响到后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则言其多,二则言其广,三则言其不尽,比喻新颖贴切,令人拍案叫绝。而李煜在其他词作中亦有类似情况的佳句:如他在《乌夜啼》里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又把心乱如麻,牵肠挂肚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耐人咀嚼。还有那首流传千古的《虞美人》中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比喻愁思,也写出了愁思深、长、不尽的特点,而更显惆怅迷蒙。这些都是李煜善于运用譬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好例子。

  这首词多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淡雅,不饰雕琢,恰如清水芙蓉,天然成姿。这首《清平乐》没有用任何典故,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只是借助落梅、鸿雁、春草等意象来直抒胸臆,却达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字字写物,句句写景,可是我们却能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在写人心。用清新淡雅的语言表达迂回曲折的复杂心情,故能取得清而不淡的动人魅力。

李煜诗词鉴赏14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

  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

  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廷,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丛书》又谓白乐天之"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浓愁",为后主所祖,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

  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

  据王轾《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李煜诗词鉴赏15

  捣练子令①

  云鬓乱②,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③。

  斜托香腮春笋嫩④,为谁和泪倚阑干⑤?

  【注释】

  ①此词调下《花草粹编》有题作“春恨”,《续选草堂诗余》、《清绮轩词选》中有题作“闺情”,当为李煜前期的作品。

  这首词写女子春怨、倚栏相思的情景,开篇二句写发、写面,虽明白但并不传神,是暗写侧描。三句“带恨眉儿”一语点破,不知何恨,不明白但却极传神,是抓住最具特点的细致景象进行正面描写,由一点入,见意更远。“攒”字是“带恨眉儿”的动作,用“远岫”喻之,不但妥切传神而且独具意蕴,“远岫攒”不可解,“眉儿攒”就可解吗?此恨之深,此情之切,自可想见。后两句明白如话,直描其景,直问其情,虽问而不需答,“为谁”二字使前面不明朗的词旨一下子明朗起来,把何以成“恨”的不明白一下子明白开来。

  这首词字字不及相思,但字字俱关相思,用形态写心情,用远山喻愁情,笔意清新,淡远幽长,画静而情活。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中云:“以画家白描法形容一极贞静之思妇,绫罗之暖寒,非深闺弱质,工愁善感者,体会不到。”由此也可见李煜描摹形态、抒写情性的高妙水平。

  ②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秀美的鬓发。

  ③远岫(xiù):远处的山峰。岫,山。攒(cuán):簇聚,凑集。这里是指紧皱双眉。全句意思是,因愁带恨的双眉像远山一样聚在一起。

  ④香腮:指美女的.腮颊。春笋:春季的竹笋。这里指女子像春笋样纤润尖细的手指。嫩:柔软纤细。

  ⑤阑干:同栏干。和:带,含。

《李煜诗词鉴赏.doc》

下载本文的Word格式文档,以方便收藏与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