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到民国时期苏州橄榄核雕的辉煌成就

2019-11-24,,,,

崇尚清雅醉心赏玩的苏州,不仅在雕刻工艺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雕刻人才方面更是名家辈出。捏塑有项天成,琢玉有陆子冈,还有竹刻马根仙,牙雕杜士远,核雕王叔远等人。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雕刻圣手,并不只限于某种特定的题材样式和品种,他们还是雕刻通才,如清代被誉为“鬼工”的杜士元,不仅善雕牙骨竹木,还精通橄榄核雕刻,现藏于常熟博物馆的一枚精巧的核舟就是他的作品。这枚题为《渔乐图》的橄榄核继承了“核舟”的传统样式,但是在内容上更加世俗化,不再以表现文人雅集泛舟品茗为主题,而是单纯表现渔家的日常生活,《渔乐图》核舟船篷舟楫样样样齐全,篷上,摆放了几只镂空的鱼篓,舟中大小如同米粒般的人物各司其职,呈现中依然安详的生活场景。核舟底部有“乾隆乙丑,仙传杜士远”的行书雕款。

配图 吴逸老师浮雕十八罗汉

苏工核雕专卖,苏州西山核雕大师吴逸主刀,匠心独到,欢迎咨询定制:138 6130 1086 微信同号)

十八罗汉橄榄核雕定制

杜士远可谓雕刻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文字记载主要集中在它的“鬼工”技艺和癫狂秉性上,据清钱永所撰《履园丛话》中记载:乾隆初年苏州吴江八拆人杜士元所雕核舟已经是人们争相购买的稀罕物,他刻得一只核舟值银五十两之多,这位”穷极功巧之能事”的吴地“鬼工”所作核雕“精妙绝伦”,乾隆皇帝知道后便将其招至北京皇宫做了御用工匠,杜士元秉性狂放,一生嗜酒,平时很少雕刻,只有缺钱时才迫不得已动手雕刻。入宫后的他虽然深得皇帝欢心,收获金银绸缎,赏赐甚多,却整天郁郁不乐。有一天,他不顾禁中规定,竟然砍去宫中种植的竹子做成洞箫,独自爬上松树无所顾忌的吹起曲子来,守园的人大惊失色,只得如实禀报皇帝,皇帝以为他真的疯了,便命他回苏州老家,回到家乡后的路上依然我行我素,整天喝酒,或者放荡不羁的逍遥日子。

清代的苏州,除了杜士元这位“鬼工”外,还有一位能够“刻棘镂空的金老,据嘉庆《苏州府志》录旧志记载:姑苏金老,貌甚朴,而有刻棘镂尘之巧,其最异者,用核桃一枚,雕为东坡游舫,船四周左右各为花纹,短窗二,可以开阖,一器右侧窗败,无有能修者,谓人曰:“世间同我目力,同我心思,然巧而气不静,气静而神不完,与无巧同,我有四子,惟行三者稍传我法,而未得其精,况他人乎。”

清代苏州核雕在明代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雕刻题材上逐渐从古人诗句,文人雅集等向世俗生活拓展,在雕刻技巧上的事精细入微,已经有粗犷写意的“粗大明”发展到“刻棘镂尘“的”鬼工”程度:社会对苏州核雕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普及程度也有所扩大,苏州核雕的独有艺术风格,甚至还会传播到广东,浙江,山东,陕西,河北等地。

清代最著名的核雕作品大概要数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 “东坡夜游赤壁”橄榄核舟了 这枚核舟的制作者是原籍广州的陈祖章,雍正七年(1729年),署理粤海关监督祖秉圭将他送进宫从事象牙雕刻,每月钱粮银只有三两。一次偶然机会,陈祖章从苏州工匠那里得到启发,雕刻了这枚核舟,此件核舟完成后的当年底,他的钱粮月银即加至十二两,成为清宫《活计档》里有钱粮银记录的匠役中每月所支钱粮银最高者。

“东坡夜游赤壁”核舟高1.6厘米,长3.4厘米,纵1.4厘米。舟船雕门窗,开合自如,舟上桅杆风帆以及绳索具备,舱内案几杯盘一应俱全,舟中有苏东坡,书童,艄公与客人等八人,东坡峨冠博袖,凭窗而坐,人物形象生动自然,船舟器物,雕刻细腻真实,舟底刻有《苏东坡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下有“乾隆丁巳五月陈祖章制”款,此件作品,深得皇帝欢心。1924年溥仪出宫时还看到他被收贮在养心殿的“紫檀多宝格提梁长方盒”中。

和陈祖章雕刻“东坡夜游赤壁”核舟偶尔为一样。清代时期,苏州还有不少核舟作品只是工匠们的一时乘兴之作,而且他们还并非专门从事果核雕刻的工匠,比如,活跃于清康熙年间,与兄封锡爵,弟封锡璋,兄弟三人并称为”嘉定竹刻鼎足”的封锡禄,也有以疏柳藏鸭,柴门卧犬,为题材的“草桥惊梦”橄榄核雕传世。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剧变也映射到了文玩收藏和工艺美术领域。传统的文玩生意日渐凋敝,古玩市场的危机,让以竹刻和牙雕的入行的苏州雕刻艺人殷根福不得不开始思考应该如何选择新的经营品种来挽救文玩市场的颓势,恰巧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从广东船工那里得到一些橄榄核,他尝试用橄榄核雕罗汉头并将其串承念珠销售,竟然意外的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殷根福之所以能够赢得转机,一方面是因为他创作了一种全新核雕组件样式,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也因为罗汉这一佛教题材极大的迎合了在剧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希望在宗教中寻求安宁和解脱的心态。罗汉的宗教寓这一富有宗教寓意的工艺品变成了最好的精神寄托。

民国时期的苏州核雕不仅继续采用传统的桃核,核桃,橄榄核等材质,还开发出了莲子,松子,黄豆,赤豆,樟树籽,橘子籽等新品种。

据传,莲子刻创始人为祖籍安徽凤阳的苏州人朱开承。朱开承以篆刻见长,常以莲子做佛珠,在上面绘有山水花鸟和诗词,据说曾有一串念珠被作为贡品送进皇宫,继朱开承之后,苏州从事莲子刻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同为苏州的彭淑也擅长雕刻莲子,她的儿媳汪炳娴在婆婆的熏陶下也掌握了这一绝技。新中国成立后,曾以莲子为材质刻过毛泽东主席画像及诗词参加展览。汪炳娴去世后,还有一位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女画家李家琪也从事过莲子刻,可惜在其离世后再未有人从事莲子刻了。

热心于社会公益的活动的王谢长达,不仅在慷慨解囊,捐资办学,还及爱好在松子上进行雕刻。王谢长达祖籍安徽,早年随丈夫,内阁侍读学士王蒂卿在京居住多年,夫役后仍住在苏州定居,宣统二年,他所做的松子核雕作品在南京举行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了银牌奖,稍晚于王谢长达之后,苏州还出现一位吴竹溪的女松子雕刻师,她的一串松子茄瓢手串作品在1921年的苏州总工商会商品陈列所展出获得特等奖,同年又在江苏省第二次地方物品展览会上获得三等奖。

苏州西山核雕名家吴逸

苏州核雕网 橄榄核雕名家
西山非遗 吴逸核雕工作室

吴逸,出生于橄榄核雕之乡苏州西山,雕工精湛,对于核雕的神似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所雕刻的罗汉头像,脸部表情自然,双眼传神,形象生动逼真,自成一派,代表作有浮雕十八罗汉,八宝弥勒,降龙伏虎,财神等,在圈内享有极好的口碑。
咨询:138 6130 1086(微信同号)